一意孤行,執意入海。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決定以海洋排放方式處置福島核電站事故核廢水。此前一天,日本首相菅義偉表示,解決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中不斷增加的核廢水一事,已經是“不能推遲”的課題。
在該課題面前,日本有5種方案可以處理核廢水。遺憾的是,在“更綠色的”和 “更節省的”之間,日本選擇了后者。作為成本最低的方案,國際社會甚至直指其為核恐怖主義,這一做法加劇了對北太平洋生態環境的威脅。
13日,抗議者在日本東京的首相官邸外反對福島核污水排入大海。
引發國際憂慮
對此,外交部在官網發布消息稱,日方應重新審視福島核電站核廢水處置問題,在同各利益攸關國家和國際原子能機構充分協商并達成一致前,不得擅自啟動排海。
13日上午,韓國政府回應稱,對此感到“強烈遺憾”,絕對無法容忍,將與國際社會擴大溝通。日方舉措不符合國際安全標準,應該公開處理核廢水的相關信息。在當日,諸多韓國民眾來到日本駐首爾大使館前抗議日方的決定。民眾手舉“大海不是垃圾桶!”“絕對不能排放福島廢水”等標語表達不滿。
據悉,韓國31個反核與環保民間團體聯合發表聲明稱,要求日本撤回此決定,并譴責此舉是核恐怖主義行為。韓國漁業界在此前也表示,一旦日方排污,韓方將聯合國際漁業界以強烈舉措回應。
而在日本政府正式宣布之后,美國國務院在官網發布聲明稱,“面對這一獨特和具有挑戰性的局勢,日本權衡了各種選擇和影響,對其決定保持透明,似乎(appears to)采取了一種符合全球公認的核安全標準的辦法”。同時,美方也表示,美國期待日本政府繼續協調和溝通,監測這一方法的有效性。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孫成昊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實際上,美國肯定的是日本以較為透明的方式處理此事,同時希望日本之后能繼續和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所以并不能完全解讀為美國在力挺日本。”
據悉,菅義偉也將于4月15日-18日訪美,雙方將對日美同盟和印太關系交換意見。美國的表態也被認為與即將到來的日美會晤有關。
孫成昊解讀稱,鑒于菅義偉即將訪美,由于日本的行為經過了國際原子能機構專家組的認可,所以秉持重返多邊主義的美國并不想違背自己的原則。在多重原因下,美國才會有如此的表態。
儲存能力達到極限?
2020年2月,國際原子能機構曾派專家組前往福島。日本政府彼時提出了兩種核廢水的處理方法:蒸汽釋放和排向大海。同年4月,專家組在官網發布聲明稱,兩種方案在技術上都是可行的,在安全性和環保監管下,世界各地核電站通常也是采取以上方式。
但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也在4月13日的例行記者會上直言:“福島第一核電站產生的廢水同正常運行的廢水完全是兩回事,否則這些年日方也沒有必要用罐子把這些水嚴密封裝起來。”
十年來,大量無法處理的核廢水,一直是懸在日本上空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實際情況中,東京電力公司雖然利用“多核素去除設備”(ALPS)凈化核廢水,但處理水中含有當前技術無法充分消除的放射性物質氚。更棘手的是,隨著所產生的具有輻射性的處理水不斷增加,這些處理水一直被暫時保管在眾多儲罐中,并未得到有效解決。
據了解,東京電力公司共準備了約1000個儲水罐,目前九成已裝滿,所儲存的處理過的廢水超過120萬噸。而所有儲水設施的總容量約為137萬噸,預計將在2022年秋季達到極限。
《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指出,雖然核電站內有大片空地,但日本政府計劃用作廢棄物堆放場,同時還要保管核殘渣和核燃料,并沒有規劃多余空地來新建儲水罐,甚至還需要撤掉儲水罐。
此前,日本政府曾提出5種處理核廢水的方案,即排入海里、變為水蒸氣排入大氣、沿管道排入地底深處、電解處理和固態化后埋入地底。
從成本效益考慮,日本政府認為最好的方法是經稀釋后向大海排放符合“標準”的核廢水,預估需要1.02億-2.03億元人民幣,成本最低。而將其固態化埋入地底的成本則是排入大海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是最昂貴的辦法。
看懂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程宇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根據基本方針,日本在排放之前會用海水將廢水稀釋,使氚的濃度降到日本官方飲用水標準的1/40。同時也會使1年內的氚排放量低于事故前福島第一核電站設定的標準。
稀釋后可以飲用,這是去年11月東京電力公司給出的回應。菅義偉在視察福島第一核電站時,東京電力的工作人員曾表示,處理后的核廢水經過稀釋是可以飲用的。當時就有民眾提出質疑,“如果可以飲用的話,就不需要排放進海洋了”。
4月12日,綠色和平日本辦公室氣候與能源項目主任鈴木一枝對媒體表示,盡管日本有技術、有條件在福島第一核電站以及周邊無人區建設更多長期儲存罐,可以一定程度上將核輻射擴散的風險控制在最小范圍內,然而政府內閣卻選擇了最節省成本的方式。
環北太平洋經受生態考驗
實際上,在日本政府做出本次決定之前,就有核污染已經入海。此前,日本政府將福島受污染的土壤集中放入大型的黑色收集袋中,并進行堆放,這被稱為“過渡性貯藏設施”。
但2019年10月的臺風“海貝思”在襲擊東日本地區時,造成河流決堤。據日本復興廳統計,在被洪水沖走的90袋污染物中,有35袋并未被找回,這或許已經成為最先影響海水的核污染物。
同時,日本政府和東電公司在此前應對時曾有隱瞞行為,而經處理后的廢水中仍含有放射性物質,依然有造成海洋環境污染和沿岸國家民眾健康損害的可能。各界對日本的決定實際會造成的負面影響依舊普遍擔憂。
生態環境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首席專家劉新華說,福島大量廢水向太平洋排放后,必將導致放射性核素在排放點附近海域的海洋沉積物和海洋生物中富集,部分核素將隨洋流等向其他海域遷移、擴散。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專家劉佳奇也認為,核廢水不僅會損害海洋生物和人類健康,也會妨礙包括捕魚業等其他人類海洋活動。
對于日本政府這個決定,福島縣漁業從業者表示強烈反對,稱恐將給當地漁業造成沉重打擊。在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站發生核泄漏事故之后,福島縣漁業一直在實行試驗捕撈,在沿岸少量捕撈魚類并進行嚴格檢測之后,才能上市銷售。
2020年,福島縣近海捕魚量約為4532噸,不足福島核泄漏事故之前年均捕魚量的兩成。雖然福島縣漁業聯合會在2021年4月全面恢復捕魚作業,但日本政府決定將核廢水排放入海一事,又讓當地漁業從業者感到擔憂。
劉新華指出,歷史上發生的核事故,如切爾諾貝利和三哩島核事故,都是大氣釋放,沒有發生過類似福島產生大量廢水的核事故,因此,也沒有核事故處理后廢水向海洋排放的先例。據了解,目前不存在由國際第三方機構對處理后核廢水進行檢驗再排海的規定,也沒有相關的檢驗程序和標準。
推薦內容
- 每日聚焦:江蘇豐縣開辦職工書法公益大講堂 a>
- A股年報展現“靠得住的增長” 快資訊 a>
- 超五成行業利潤改善!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來了|天天觀速訊 a>
- 大學生旅游:既愛“走馬打卡”也愛“沉浸體驗” 全球資訊 a>
- 4月27日基金凈值:易方達滬深300非銀ETF最新凈值0.6524,漲3.95% a>
- 業績超預期 環比凈利潤跑出“加速度” 近千份A股一季報實力詮釋“開年就起跑” a>
- 暢物流穩投資 交通“大動脈”復蘇強勁 a>
- 中小企業增長勢頭向好 a>
- 環球速讀:能源保供能力穩步提升 a>
- 向“數智”要動能 開辟增長新空間 ——從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感受行業新風向 a>
- 世界訊息:電報解讀|比亞迪一季度財報表現優異 市場焦點關注巴菲特持倉節奏 a>
- 天天視訊!綜合型環保企業朗坤環境(301305.SZ)擬公開發行6089萬股 5月11日開放申購 a>
- 財報公布后Meta(META.US)漲超14% 扎克伯格身價暴漲110億美元 當前速看 a>
- 券商晨會精華 | 境內長途游出行旺盛 關注長假消費熱點催化 世界播報 a>
- 新版本“恐慌指數”帶來新信號:通脹數據和美聯儲決策對美股影響力正在減弱 當前視訊 a>
- 五一假期全國露營天氣指數地圖出爐 看哪里適合原地“躺平” 當前關注 a>
- 【天天聚看點】五一集結號丨3倍力度備貨備人 餐飲預訂高峰提前 a>
- 世界熱頭條丨日本月球著陸器失聯 a>
- 五險一金具體指什么_觀察 a>
- 今日快看!一季度新接船舶訂單量同比增5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