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莫言余華蘇童暢聊文學與旅行引發觀眾熱捧(引題)
(資料圖片)
暑期檔文化類綜藝“出圈”(主題)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莫斯其格
暑期檔文化類綜藝受到熱捧。昨晚在江蘇衛視播出的《我在島嶼讀書》第二季最新一集中,作家莫言來到東澳島的書屋里,與余華、蘇童等老友暢聊旅行與寫作。《我在島嶼讀書》節目制片人顏小可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由于莫言與余華、蘇童相識多年,互相之間不存在任何溝通障礙,節目也得以在一個輕松、愉悅的對話氛圍中展開,“因為他們都是語言大師,他們的表達一定有他們獨到的魅力,有讓我們感覺驚喜和喜愛的地方。所以在這樣一個‘老友局’里,他們的語言是非常快節奏的、火花四濺的”。觀眾則表示:看大師們聊天,總覺意猶未盡。
《我在島嶼讀書》等文化類綜藝在暑期檔“出圈”的背后,展現了傳統經典與電視節目的融合創新,體現了大眾對文化的熱愛與需求。
《我在島嶼讀書》第二季熱播
莫言亮相,“老友局”品味書中人生
大家都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但在文壇大家們看來,人生最好的狀態可能是“在行萬里路中,讀了萬卷書”。
《我在島嶼讀書》第二季由余華、蘇童、程永新、葉子擔任“書屋主理人”,在珠海東澳島相約新朋舊友品味書中人生。節目延續第一季不設固定環節、不做任務挑戰的模式,將讀書作為生活方式貫穿到島嶼上的日常,進一步拉近了普通人與“閱讀”的距離,將好書與好的閱讀方式呈現給觀眾。
在最新一期節目中,莫言回憶起與余華、蘇童等人一起出國旅行的經歷,還和余華、蘇童打趣。在《收獲》雜志上發表小說的時間和數量,成為他們比拼的“黃金標準”。莫言發表在《收獲》上的第一篇作品,是1985年的中篇小說《球狀閃電》,而且是和張賢亮、王蒙的作品同期。余華和蘇童在《收獲》上的初次亮相,分別是1986年和1987年。“所以你們兩個在我面前不要洋洋得意,仿佛《收獲》是你們的自留地一樣。沒那回事,這自留地我早就耕耘過了。”書屋的人笑成一團。
一支筆,一場漫游,想象和參與另一種人生。在余華、蘇童看來,這便是旅行的意義。“旅行不光幫助你寫一篇抒情散文,也有可能幫助你成為世界級的、海明威一樣的作家。”談到旅行對作家的意義,蘇童表示:“旅行往往是在你的生命里埋一顆種子,它能不能發芽、生長、開花、結果你是不知道的,但是你需要這顆種子。”
有觀眾表示,從節目中感受到莫言和余華“相聲”組合的魅力,“節目中莫言老師說,他是給余華當捧哏的,余華是逗哏,這也太好笑了。老師們的神仙友誼和那種輕松自在聊天的氛圍太棒了。”“看大師們聊天,總覺意猶未盡。”
在談及《我在島嶼讀書》第二季的制作初衷時,余華表示:“為什么還要做第二季呢?因為有人還需要繼續被治愈。閱讀能夠讓一個讀者的情緒,隨著作品中人物的命運而笑、而哭,在這個過程中,他會把自己壓抑已久的情緒釋放出來。閱讀給人帶來讓一個人可以‘離開’一下,再帶他回來的感覺。”在余華看來,讀書不是為了讀書,而是為了感受生活、理解生活。
“莫言老師也是因為我們把片子發給他,他看了第一季節目以后,覺得這個節目是一個他可以參加、愿意參加的,就來了。”制片人顏小可表示,節目不會為了達到某些娛樂化的效果,而去增加很多人為動作。以莫言和余華為例,網絡上二人之間你來我往的對話,常常登上熱搜。但《我在島嶼讀書》并沒有迎合這些所謂的熱點,而去剪輯所謂“前方高能”的橋段。節目在呈現作家表達的時候,會盡量追求語境的完整性,讓大家能更準確理解他們的意思。“如果僅僅去傳播一兩句話,一兩個非常短的表達,那樣雖然有熱度,但其實對于大家去了解這些作家、了解文學并不是那么有益。”
談到節目錄制背后,顏小可透露,節目在一個輕松、愉悅的對話氛圍中展開,當鉛字背后的這些文壇大家以一種完全放松的狀態投入錄制,這種“反差感”成為節目最好的創作素材。
《跳進地理書的旅行》等節目各具特色
觀眾:滿屏都是知識點
《我在島嶼讀書》第二季開播以來,延續第一季的良好口碑,網上評分達到9.1分,95.5%的網友打出了四星以上好評。節目播出之后,在各大電商平臺,相關作品的搜索量明顯上漲,文壇大家的“推介”效果可見一斑。
正如觀眾評價的那樣,《我在島嶼讀書》等文化類綜藝在暑期檔“出圈”的背后,不僅展現了傳統經典與電視節目的融合創新,更體現了大眾對文化的熱愛與需求。
今年暑期,文化類綜藝節目不斷展開節目模式和內容主題的創新,《跳進地理書的旅行》《還有詩和遠方·非遺篇》《似是故人來3》《課本里的戲曲2》《未來中國2》《登場了!北京中軸線》等節目各具特色,從不同的角度給節目注入濃厚的人文底蘊和文化氣質。
其中,《跳進地理書的旅行》以地理書為導引,將看風景與學知識相融合,為觀眾帶來一次兼具娛樂與學習的旅程,傳遞旅行的文化、藝術和情感價值。《還有詩和遠方·非遺篇》探尋非遺奧秘的同時,將傳統非遺與現代生活方式相結合,喚起觀眾對非遺的親近感。《登場了!北京中軸線》通過向城市歷史的縱深處探尋,以豐富的知識含量和獨特的時空穿梭設計,彰顯古今輝映的文化魅力。
“滿屏都是知識點。”喜歡追看文化類綜藝的觀眾如此表示。傳統文化與現代元素的結合,加上拍攝方式的不斷創新,文化類綜藝融趣味性、知識性于一體,為觀眾帶來別具一格的文化體驗。
關鍵詞:
推薦內容
- 暑期檔文化類綜藝“出圈” a>
- 食品飲料周報:蘇式面將有地方標準!咸甜口味冰淇淋能出圈嗎? a>
- 大冶谷文村305戶村民喝上“甘甜”自來水 a>
- 向群眾報告 | 紅旗河溝派出所開展警民懇談會 a>
- 財政部、應急管理部預撥14.6億元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 支持京津冀及黑龍江、吉林5省(市)防汛救災工作 a>
- 市場監管總局:進一步完善反壟斷配套規則體系 a>
- 甘肅東中部多地出現暴雨 已啟動洪水防御Ⅳ級應急響應 a>
- “前海港企貸”正式落地 a>
- 新時代中國調研行·長江篇丨南京港:綠色轉型激活油港新生態 a>
- A股跌上熱搜!超4000只個股下跌!又是新一輪的3200點保衛戰…… a>
- 贛鋒鋰業收深交所關注函:要求說明蒙金礦業最近三年增減資及股權轉讓的原因、交易價格、作價依據及合理性 a>
- 漲停復盤:大盤光頭光腳重挫2%!券商股大跌,資金扎堆醫藥板塊,地產股頻現異動 a>
- 圣農發展:二季度環比一季度生雞肉單噸利潤翻了7.42倍 a>
- A股收評 | A股大跌原因曝光!滬指失守3200 兩市近4500只個股下跌 “牛市旗手”熄火 a>
- 英國二季度GDP環比增長0.2% 創一年多來最大漲幅 a>
- 7月訪港旅客環比增31% 徐英偉:暑假香港酒店入住率改善 a>
- 美日利差擴大 日元兌美元匯率接近145關口 a>
- 全球貿易衰退明顯,經濟硬著陸苗頭? a>
- 中水漁業:公司擬通過公開掛牌方式轉讓所持有的華農保險11%股權 a>
- 昆明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唐家華到信息工程與自動化學院調研 a>